新竹縣關西鎮歷史起源 | 訂房資訊網
新竹縣關西鎮歷史起源
發布日期:2014-05-05 【關西DOC(錦山里)】
鄉名由來
關西鎮三面環山,上谷間有鳳山溪和數條支流,處處青山綠水,風景綺麗,就連關西的地名典故亦十分令人神往。關西最早原名「美里庄」,二百年前,先民開墾為肥沃農地後,為象徵新興茂盛,於乾隆五十八年改名「新興庄」。道光卅年,又改名為「鹹菜甕」。日據時代大正九年,因客家人擅長製作的「鹹菜」,與日語「關西」諧音,再改名為關西。關西山明水秀,飲用水質特佳,是最理想的居所,高齡人瑞向來極多,八十歲以上人口經常約占全鎮人口十分之一,日據時代就是有名的「長壽山之鄉」。
歷史起源
根據「關西鎮誌」中,關西鎮原住民部落沿革史,關西鎮馬武督社原住民相傳屬於泰雅族馬里罷系統(今南投仁愛鄉力行村)「馬里洸」群社的一支,早年因人口增加,乃向北(桃竹苗)拓殖新地。復經由沙輪子社、哈嘎灣社等群社遷居而成社(約清末年),後因尋覓新獵場,越八五山至關西鎮轄境,馬武督社原範圍為玉、金、錦山等里及復興鄉高遶、長興等村,期間並與桃園縣境內大嵙崁群,澳卡灣群連成一線,事態亞詞群山中佔地最廣,勢力最強的一群,光復後馬武督本設隸屬關西鎮錦山里,是「馬里洸」群社中唯一不屬於尖石、復興之泰雅族部落。---摘自關西鎮誌
根據「原住民族永續發展協會」張清志理事長的說法:在很多年前在南投仁愛鄉瑞岩部落在「馬力霸」(當地地名),有一位頭目有五個兒子,隨著兒子日漸長大,族人人數增多,但食物來源有限的情況下,這位頭目就叫來五個兒子請他們自己去尋找適合生長的地方,於是五個兒子就順著溪流出發去尋找自己的領土。首先第一個兒子落腳在現在的宜蘭南澳,第二個兒子在宜蘭大同鄉落腳,第三個兒子就來到新竹縣尖石鄉的「馬利光番」(也就是現在的玉峰鄉),第四個兒子落腳到台中縣梨山的和平鄉,最後小兒子落腳到花蓮太魯閣。
而第三個兒子自從來到新竹縣尖石鄉的「馬利光」(也就是現在的玉峰鄉)後...